第(2/3)页 而它的组合型锣类乐器格外的丰富,主要有大吊锣、中吊锣、小吊锣、大釜锣、小釜锣、排锣、木排琴、金属排琴、共鸣筒金属排琴…… 可以说极具特色,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听一场甘美兰演奏,可以说是印尼旅游不可错过的。 而胡马托和科图特,他们更是从小就在这种音乐中长大的。 但此时此刻,他们却觉得,这音乐…… 像,但是又不是,很奇怪。 是的,这是甘美兰,但又不是甘美兰。 他们并不知道,甘美兰这种音乐,历史悠久,来源于印度、中国等传统文明古国的文化影响,但真正成型,却是在某一年,一个名号为钟君的少年,以天人之姿降临爪哇岛。 甘美兰所使用的那些金属排锣、排琴和木排琴等乐器,不过是在模仿钟与鼓,模仿那可以撼动天地的无限威能。 而六百年后,甘美兰早就已经在爪哇国落地生根,发展出了自己不同的特色。 而反过来,当它所模仿的对象——钟鼓之琴反过来模仿甘美兰,又是什么样的效果? 这就是他们听到的那奇特的音色。 奇特的乐曲。 似,却又不是。 神奇到让人着迷。 而这音乐,似乎在明明白白地诉说着一个真相。 这是一部讲诉印尼的电影。 但在这个故事里,中国人才是主角。 一个披上了印尼马甲的中国人。 这一刻,聆听着这种音乐的胡马托和科图特,并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一场入侵。 正如当初,谷小白以强硬到极点的姿态,突破了他们的防线,攻占了印尼的市场。 而现在,这部《巴达卡》,是谷小白的另外一次强势入侵。 文化的入侵,其实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而且,这场战争之中,不可能会有双赢。 一方的进入、改变,总是会伴随着一方的消亡、退让。 而这一刻,全世界都沉醉在谷小白营造的那轻快的,奇妙的音乐世界里,心儿都随着这音乐而雀跃。 完全没有意识到,谷小白再一次强势地入侵了他们的市场。 谁会在意这些呢? 其实,就连配乐的谷小白自己,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他只是觉得,既然《巴达卡》里面的克鲁亚斯·陈,是这样一个华人角色,那就应该是这样的音乐。 中国的乐器、中国的音阶,做出来的印尼的音乐。 弱势的文化,在强势的文化面前,丝毫没有招架之力。 全世界,不都在唱美国的歌,模仿美国的音乐吗? 而现在,不过是第二只狼来了。 (今天又晚了,大概12:25来刷新一下吧。) 像是一个人献祭了自己,而正在沉入深深的海洋。 不,并不只是如此。 在那阴沉、压抑的基调之后,一种叮叮当当的奇特声响加入了其中,像是一缕阳光,驱散了阴云。 加入了一丝明艳色彩。 那种感觉,像是献祭了自己,却换来了希望。 只是一段简短的片头曲,就已经暗示了这部电影的一切主题。 牺牲与希望。 当这位俄罗斯的老哥,抽噎着回到了影厅的时候,就听到了影厅里回荡着的,那轻快的,“叮叮当当”的声音,迅速又欢乐。 像是有人在轻快地小跑,有一只脚在迫不及待追着另外一只脚一样。 他有些疑惑地睁大了眼睛,看向了屏幕。 这是什么音乐? 那旋律之中,叮叮当当的声音在前,而在后面,另外一种音色别致的弦乐器,在叮叮当当的旋律之下,铺陈着色彩。 只是听那音乐,就有一种莫名的感觉,像是有风吹过了额头,吹过了发梢。 此时的电影画面上,色调明亮,阳光明媚,春日正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