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须臾之间,三人准备完毕,临行前,郭嘉田丰两人言道。 “主公,此去乃是大好时机,若是有机会,便可以直接……” 郭嘉话语留半,可众人皆知其中意思。 杨辰点头,言道:“我自有考量。” 其实在他听闻有董承一同的时候,便已经知晓必定有埋伏。 董承是何人?董贵人之父,献帝国丈。 在历史之上,董承一心一意匡扶汉室,想要讨伐曹贼,奈何深居宫中,没有势力,武力对抗。 记得历史之上,董承联合大群文臣,展示衣带诏之后,众人签署名字,各个想要诛杀曹操,匡扶汉室。 而后若不是事情败露,被曹操发现,说不定董承的计谋就能奏效。 此时曹操身死,挟天子的人,变成了杨辰。 那董承想要讨伐的对象,定然也是他杨辰。 想起那群朝堂之上的文臣,杨辰就厌恶不已。 这些人名曰匡扶汉室,却是一点实事不做,整日勾心斗角。 若非皇宫之内还需要这些人撑起台子,他杨辰早就杀了个一干二净,眼不见心不烦。 莫要说历史之上,便是此时此刻,汉室衰落成如此模样,岂不就是有这群人在背后加油助威? 若非相互结成党羽,相互争权夺势,汉室也不会衰落至此。 官逼民反,黄巾奋起,偌大汉室镇压不得,下方军权,才有了这些诸侯军阀。 汉室衰落,一切是其咎由自取! 而这群大臣,时至今日,竟然还想着要做那从龙之臣,辅佐献帝夺权,无非是当今天下利益分配,不被这些人接受而已。 在杨辰看来,这些人便是又当又立的典型双标人事。 荀彧便是其中典中典。 一边言说战事乍起,百姓民不聊生,一边无能为力,独自兴叹,却看不到天下百姓向往何方。 放弃不下站在皇帝身边的荣华富贵,又不能施展才华抱负,帮助仁德厚重之辈。 空有满腔哀怨,自怨自艾,又不愿牺牲自我,成全大局,更不能见仁见智,不识时务。 唯一剩下的,就只有一个愚忠。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