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研究组认为,在充分准备、周密筹划、倾举国之力、并运用超常智慧和勇气的条件下,存在可行的成功路径。 其核心在于:集中绝对优势,创造局部绝对优势,以雷霆万钧之势,达成速战速决!” 加速新型驱逐舰、护卫舰、潜艇、特别是大型两栖攻击舰/登陆舰的建造、购买(可能的秘密渠道)和改装! 不惜代价扩充海军主力舰艇和登陆舰艇数量。 列装足够数量的先进战斗机(三代机及以上)、轰炸机。 储备海量精确制导弹药和常规炸弹。 建设更多前线机场,提升持续作战能力。 ……… 李云龙的汇报结束,会议室陷入了更深的沉默。 激烈的辩论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一位资深的老帅眉头紧锁,指着幕布上巨大的伤亡预估: “十万人!甚至更多!云龙同志,这代价…太沉重了! 都是我们最优秀的子弟兵! 我们…真的承受得起吗?国际舆论会怎么看?国内民心…会不会动摇?” 主管外交的同志则更关注外援风险: “域外强权的决心,真的能被‘速胜’吓退吗? 如果他们孤注一掷,我们是否有应对全面冲突甚至升级的预案和底气? 这不仅仅是一场战役,可能引发的是全球性的地缘政治风暴!” 支持者则态度鲜明:“这一仗,晚打不如早打! 再拖下去,敌防御更固,外援更强,代价只会更大!” “长痛不如短痛!为了彻底解决宝岛问题,砸锅卖铁也要打!” 争论的焦点,最终汇聚到那个核心的矛盾上: 我们是否愿意为了这个目标,去承受那可能高达十万人以上的惨烈牺牲,至可能引发更大冲突的巨风险? 李云龙没有加入争论,目光坚定看着主位上的那位。 他知道,最终的决定权,在这位手中。 激烈的争论持续了很久。 他的目光时而扫过巨大的地图,时而停留在争论的将领身上。 当争论的声音渐渐平息,所有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他身上时,他缓缓地、无比坚定地站了起来。 “同志们,争论得很好。把困难、风险、代价,都摆清楚了。这很好。” “但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