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话说王氏,流落秋草,惧狼而奔,未走两箭之地,苍狼近之,不足二丈也。 王氏大叫曰:“何人救我。” 燃眉之极,一少年驰马而至,手握皮鞭。 少年叫曰:“孽狼休伤人。” 举鞭击之,苍狼头上吃一鞭,哀吟一声,逃窜而去,顷刻不见踪迹。 此少年非别人,阿日善之子正阳是也。 自吴姬抱幼子,逃出大帐,来龙凤山南原隐居,母子相依为命,今正阳七岁矣。 因近处放牧,见王氏遇险,故来相救耳。 正阳驱走苍狼,跃下红马,至王氏前,躬身行礼,曰:“夫人,去何处,吾护送之。” 王氏观之。正阳身着蒙古长袍,头缠蓝绫,背挎竹弓,手握皮鞭。 异族少年,浓眉大眼,有容山河之色,别有雄风。 正是: 弯弓射雕飘蓝绫,驰马绿洲牧羊童。 胸怀天下少人知,眉锁山河落英霞。 王氏心喜少年之勇敢,笑曰:“多谢,小英雄救命之恩,吾不知去何处矣。” 正阳曰:“夫人可忘了来路,从何处来也?” 王氏曰:“我来自长安,此地何名?” 正阳曰:“长安,不知也。此处名龙凤山。吾带夫人见阿妈,便知长安位于何处。” 遂正阳牵马与王氏并行,未出数理,至蒙古包。 吴姬引入毡房,行宾主之礼,尊王氏上坐,出白食奶酪,奉奶茶用之。 吴姬曰:“姐姐尊姓,名何称,可是中原之人?” 王氏曰:“愚妇王氏,正是中原长安之人,诚谢小英雄,救命之恩,尊夫人宽待之情。”姬曰:姐姐莫拘礼,远万里之外,来草原,便是贵人也,请。” 王氏饮奶茶。复问曰:“此地属何处,夫人何称?” 吴姬曰:“此地龙凤山地界,吾名吴姬,此乃我子,母子二人过活,放牧为生也。姐姐何故,独自游走狂野,不知欲往何处?” 王氏曰:“说来话长,吾小人所害,陷不白之冤,获死罪。 只知压往刑场时,街遇狂风昏迷,复醒来时,已身卧草地,孤狼追赶,眼入狼腹,正遇小英雄,驱狼救之。 一时不知,何处可去矣。” 王氏说毕,双眼落泪。 吴姬曰:“姐姐莫忧也,即无去处。不嫌吴姬愚昧,蒙古包可为家也。” 王氏曰:“带罪之身,岂敢小视夫人也。愚妇乃唐朝宣王李诵之妻,行使不周,招人嫉妒。 朝中,奸贼梁王党羽,残害忠良,窥视大位。我所忧着,李唐九代忠良,薛氏一门,因我之故,牵连入罪,惨遭断后灭门之祸矣。” 王氏说毕放声痛哭。又曰:“我义女薛红叶,完矣、、、” 吴姬取手帕递之,曰:“祸福相衣,轮回之理也,姐姐亦可轻身脱险,薛女既是忠之后,必上天庇佑,转祸为安,姐姐不可,碎心过极,以免伤身也。” 王氏方止眼泪。吴姬复曰:“我曾闻夫君言,宣王仁义,王妃贤德,今日遇姊,吴姬之辛也。” 王氏曰:“愚妇名负其实,羞愧万分,枉读圣贤之书也。” 吴姬劝曰:“天有风雨之日、世人有沉浮之时,姊莫要伤怀、请。” 王氏,吴姬二人举茶饮之。 王氏又曰:“多谢夫人教诲,愚妇观夫人,非平民百姓,何故不见家主?” 吴姬听之,手中碗茶,轻置前桌,顷刻之间,双眼落泪。 曰:“我夫君,乃蒙古部落,阿日善大约长也。数年前,亦命损小人之手,部落政变。 吾抱幼子,逃出锦帐,隐居于此。待吾儿长大,报其父仇,慰抚夫君之仙灵耳。” 王氏叹曰:“不料夫人,亦有此等,沉冤未雪,夫人之高洁,愚妇钦佩敬之。 自我首见夫人之面,心生亲近之感,一见如故,愚妇斗胆直言,吾意于夫人,结拜异性姊妹,不知夫人之意如何?” 吴姬面含微笑,起身上前,握王氏之手。曰:“姊之意,正合我心。” 遂吴氏、王氏出帐房,八仙桌置草地,上摆祭品,香炉。 王氏、吴姬二人,携手至祭案,点香祭拜上天。 王氏,吴姬齐声立誓,曰:“天地众仙在上,姊王氏,妹吴姬,今拜金兰之义,结为姊妹,共患难,同富贵,永不背叛,若为此誓,天诛地灭。” 礼毕,王氏、吴姬二人起身双双握手姊妹相称。 正是: 惺惺相惜逢知己,情深义重金兰结。 河岸饮马育儿郎,望子成才雪余恨。 吴姬复命小儿正阳曰:“吾儿速拜,姨娘王氏。今后母亲称之,服侍左右,护汝母周全,不可违其言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