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船厂-《残阳帝国》
第(2/3)页
林秀轩没有直接停在船厂门口,他和马强在距离船厂大约500米外下车,给了2个车夫加倍的车钱,然后看着他们离开。
来时他也只囫囵告诉车夫要到杨树浦周边地区,没有告诉他们具体去哪儿,他不喜欢有人知道他最终的下落,尤其在虹口这样的地方,黄包车牌照只发给日本人开的车行,尽管所有的车夫都是中国人;但是如果发生什么意外发生,需要协查,日本人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手上掌握的车行渠道,顺藤摸瓜找到可疑分子的去向,这是他需要防备的。
他与马强走在田埂上,这里日后将是非常非常繁华的地带,只是目前,城市的扩张还没有到达这里,但是这里已经先行成为上海近代工业的先行之地,前方耸立着的巨大烟囱,是上海最早也是最大的电厂,美商所有的上海电力公司。这座对于租界内不夜城不可或缺的电厂,目前也处于日本人的占领区内,日本人当然不会浪费这张牌,他们经常以断电为要挟,逼迫租界当局作出妥协。比如允许76特务带枪进入租界,或者在巡捕房内增加日籍巡警。
相对于杨树浦发电厂,边上的马勒船厂规模要小一些,但是占地很大,实际上爱立克马勒最初修建的船厂,在更加偏僻的复兴岛,几乎就是一个作坊,不过这个锲而不舍的犹太赌徒,每一次在黄浦江沿岸的圈地投机,都获得了巨大成功,大约十多年前,他在这里修建了一座现代化的新式船厂,所用的设备也相当的精良,至少从他登在报纸上等转让广告上看是这样的。
一圈高大的围墙后面,是连排的加工车间,露天中2座中型的桁架吊车,树在干船坞上。日后,这里将成为中国海军的重要建造单位——沪东造船厂,到那个时候,整个沿江的空地以及江对面的土地都会成为船厂的一部分,规模比现在何止大上百倍。
林和马走到生锈的大门前,发现被卡车碾压而成的路面,已经长草了,最近的生意之惨淡,可想而知。
抗战前,马勒为民国政府修理并建造了不少军用船只,不过随着民国政府战败西撤,他失去了最大的客户,目前的这种状况当然还不是最坏的,5个月后,这座船厂将被日本人没收,然后更名为:三井造船所。
林走到大门边,看到上面贴着转让机器、厂房的告示,内容与他在报纸上看到的启示一样,希望买家从速,价格从优,有意者面谈云云。
显然马勒以他敏锐的嗅觉,预见了重大的危机,他现在只想变卖家产逃离中国了。林很清楚,这家船厂被三井造船厂以0代价吞并前,肯定没有成功转手出去。可以想象,马勒现在一定是心中打鼓,他大概会想:谁会那么缺心眼,在这个时候来接手这个烫手的山芋?
“别急,我来救你了。”
林用力砸了几下门,过了一会儿,一侧小门打开,是看门的老头。
“两位先生是来看机器?”
看门老头似乎已经接待了不少这样的人,以至于林不开口,他就能猜到来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