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 进退不定-《残阳帝国》


    第(2/3)页

    轻装翻山而来的日军,没有携带任何的反坦克武器,他们的情报中显示,这里的敌军没有坦克了,这是间谍加上空中侦察得出的结论,日本间谍善于研究各种蛛丝马迹,善于从地面痕迹判断是否有坦克经过,何种型号,何时经过?当然因为燃料、弹药和零件奇缺,加之担心空袭,褚亭长将他的坦克藏在了坑道里,这给了细致入微的对手很大的错觉。

    巨大的坦克开始反推队形混乱的日军。日军企图按照以往经验,爬上两侧山体隐蔽,以避开坦克并列机枪的高低射界,不过他们的军靴,确实不适应攀爬比较陡峭的山坡,即使是最适应丛林山地的第18师团,也并没有配发专业的山地军靴,皮鞋在被朝露打湿的草地上踩过,不时打滑。

    从烟雾里钻出来的中国军队,开始向混乱的敌军射击,暴露出低劣的射击水平。大部分中国士兵不会测距,也不会使用表尺,超过50米的目标,就开始出现偏差。100米外,再稍有些运动的目标,完全只能靠蒙了。

    爬上光秃秃山坡的日本人,如同慢镜头一样在枪林弹雨中移动,绝少有倒下的。林秀轩在后方看着心急,手下这伙人和老百姓的差别就是一件军服。第5军与第6军番号只差了一位,战斗力完全是天壤之别。

    不过这支部队的山地运动能力和韧性倒是还可以,明明刚刚被日本人撵的鸟兽散了,一吹哨一敲锣,又都回来了,他们大概也知道在异国走散了,没有人管饭。很多人只是跑到山上不知道什么地方猫着观察,发现我方又占优势了,又冒出来加入战斗了。

    眼前这个日军精锐中队倒了血霉。他们地面被坦克火力压制,在山上又根本跑不过这群云贵山民的追杀。这群人穿着草鞋,甚至光着脚,在山间飞奔,迅速跑到了比日军更高的地方,占据有利位置,用扔*将好不容易爬上制高点建立起机枪阵地的几个机枪祖消灭。不等其余方向战斗解决,就风一样冲下来搜罗日军尸体以及伤兵的财物。

    林秀轩通过望远镜,看到两名士兵开始争夺一名奄奄一息的日军军官手表,这块金光闪闪的手表大概使用了他们没见识过,也打不开的镀金表带,于是一名士兵按住日军少尉的手,另一个举起砍刀将他这只手砍断。另一名士兵掰开日军伤兵的嘴检查金牙。

    当然即使没有这伙人帮忙,仅仅凭两辆格兰特和上面经验丰富的车组,一样足够奠定胜局。格兰特并列机枪的射界很大,日军依靠地形反坦克的旧经验并不适用。这辆6个人操作的坦克,犹如一只刺猬,可以从四面八方喷火杀伤敌人,完全让日军无所适从。20分钟内,日军被歼灭过半,期间没有组织任何有效的反制,剩余日军被赶回山里,完全不成气候了。

    战斗大致结束,林秀轩终于可以借用坦克里的电台与陶名章建立联系,告知这里情况平稳,日军进攻部队大约400人被阻挡住了。但是不敢保证还会不会有后续部队。陶名章告诉他,敌人正面进攻也被挡住了。

    缅甸北方的英多。褚艾云经过已经经历了一晚上的扯皮和争吵,发现讨论又回到了原点。又回到了撤向何方的问题。日军正在步步紧逼,十万人危在旦夕,在这样严重的态势下,杜聿明竟然还在考虑不切实际的回国方案。

    杜聿明不是脑筋犀利且有主见的指挥官,喜欢钻牛角尖,也无法从胡乱的局面中找到本质的问题。

    他仍然在幻想存在一个自欺欺人的折中的方案,即摆脱日军,又能把部队带回国内。他甚至没有密支那以北的完整地形图,就在幻想从北方回国。

    支撑他这一想法的基础,是军统的人在密支那找到了几名自称知道如何翻越高黎贡山的走私犯,愿意捐献一张地图。没有人知道,那些人是不是被南机关收买的奸细,即使这些茶马古道存在,是否可以通行一支几万人的大军,也是不知道的事情。而通向印缅边境塔曼提的公路目前还是畅通的,由那加兰前出的印度第一旅防守着,33师团被歼灭后,实际上印度方向的威胁是被解除了,完全没有压力。

    日军一直企图在蒙内瓦有所突破,就是为了断绝中国军队的这条逃生通道。他们的意图是如此的明显,以至于在地图上可以清楚看懂,只是中国军队忌惮于重庆明显错误的指令,不敢逾越这道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