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3 机动作战之王-《残阳帝国》


    第(2/3)页

    褚亭长用力夹住马腹迅速从这里通过。后面从整个第5军各系统拼凑出来的骑兵,一起跟上,他们通过同样地段的时间,远比步兵要快,绝不拖沓。

    即使残月已经落下山头,但是士兵们仍然可以看到两侧黑黢黢的高山。如果那里埋伏下几挺机枪,山口再有一个机枪连堵上,不知道多少人命要丢在这里。但是一路通过险要地形,始终没有遭遇伏击。众人心中渐渐有了底,一种好的预感油然而生——这个褚亭长或许真的如同传说,是个有造化的世外高人。

    日军来的确实凶猛,正面硬抗200师也输了一阵,显然正兵难敌,看来只能来邪的办法了。关于带队的这个褚亭长,远征军战士们都有耳闻,说是一个能掐会算的奇人,虽然刚才一见面,发现比传说中说的要文弱,但是长得白净,儒雅中透着道骨仙风的感觉。当然众人当时仍然心存恐惧,因为没听说这么打仗的。根据苏联顾问建议,国军中各级都配置骑兵,但是大部分只是作为侦察兵力,也有作为通讯单位,送个信传个令什么的。在各国军队,骑兵也早已经不再作为突击兵力使用,所以这里三分之二的骑兵没有马刀。对于侦察骑兵,通常最危险的任务是火力试探,基本任务是在敌人枪响后掉头就走,也没有硬淌子弹冲的。大家都知道这位褚营长以往可是干装甲车的,骑兵这活儿他也行吗?

    对于褚亭长而言,他最需要的是机动性而非装甲和火力,实际上他早就发现骑兵在山区的机动性远强于依赖道路的摩托化部队。

    紧跟褚亭长的两位,他都认识,当初国军考察团在毛淡棉附近被南机关蛊惑的村民围住,就是廖耀湘领着骑兵来救的人。这二位当时在先遣队中,对褚亭长的神迹最为了解,知道当时他抄起一部范围只有几公里的电台,愣是呼叫到了20公里公里外的部队,从而搬来救兵,并阻止了英国人炸桥。

    马强站立山上,盯着日军那个小队在山间跌跌撞撞乱走,日军发起进攻时,搞定了曼德勒以南下缅甸最精确的地图,不过大本营历来缺乏远见,所缅北的地图当时没有仔细收集,如今十八师团手上的也是几十年前的,很不精确。但是日军将领对行军打仗还都是内行,见了这十万大山,必然无法处处设防,心理还是感觉到后怕,他们在中国吃的亏,都是在江西山西这样多山地带。即使无力派兵守住各个山口,也派出一些巡逻队四面巡查,敌人大规模过来,不可能撞不到。他们没有预料中国军队大规模出动骑兵,以往没有这样的例子。

    一行骑兵迅速通过,期间一两匹马胆怯嘶鸣起来,山坳那边日军似乎是听到了动静,加速过来,但是夜里山地不熟,隔着道山梁也过不去。等他们绕过去了,已经什么也看不到了。为首的日军也并不纳闷,最近这里打了几仗,双方跑散的战马也不少,保不准就进了深山,额保不准是对岸小股骑兵来侦察,总之不会是大部队。

    一千一百名骑兵,迅速到了指定位置,全然无事。即使河对岸,忐忑等待的远征军众将领,也开始奇怪褚亭长果然不是平常之辈,怎么就从日军边上过去了?日本人以往的狡诈都不见了。这当然给了远征军上层很好的心理暗示,他们觉得明天一仗有门儿了。

    这边开始卸下武器。一部分战士离开马匹,作为步兵加入战斗,他们还携带了一些迫击炮和机枪,任务是翻过山梁袭扰敌人后方兵站。褚亭长召集众连排军官在路边开会,他挥舞一把蒲扇赶散野地里蚊虫,如同变戏一样法,他的地图上已经多标出了几个地点,他就按照这些节点分配任务。当然,他没有详述那些标记意味着什么,只是指定几支部队向那里进军。有不识相问,那里会有什么的。褚亭长一概告知,见到敌人据点兵站,一把火烧了,回来大功一件,搞得挺邪乎,和诸葛亮点兵一样,并不详细说明。当然,其实是侦察的结果,那些节点是日军的兵站、弹药库和医院,日军一路追来,差不多也被远征军拖垮了,补给上各种设施防卫潦草,守备兵力也不多。

    部署完一切,大约一半人马散去,只剩下500多骑兵,都是第5军骑兵营的底子,用的是苏联莫辛纳干骑枪,很多人还配发了*和手枪,他们要去袭击进攻主力联队后方,褚亭长要求能战则战,不能战立即转移,不要恋战。

    凌晨,密支那城西,日军开始发起零星炮击,他们不在乎对手掌握他们的进攻时间,他们一向按部就班,按自己时间表夺取任何他们想要的地方,中国军队即使提前知道计划,也拿他们没办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