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 哗变在即-《残阳帝国》


    第(2/3)页

    “是一木的部队?太好了,我在中国时与他共事过。攻打宛平的战斗可圈可点。是顽强的家伙。”

    “当然,山下那个家伙说他是能够将帝国军人丛林战和夜战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的男人。可惜不是陆大毕业,要不然可以回过教学了。”

    500公里外,林秀轩硬着头皮坐到橡皮艇上,带着赵小力的警戒部队一起渡江,头上打着绷带的何必胜,哭哭啼啼站在岸边挥手送行,褚亭长不喜欢这种心里没底的感觉,而且过了江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也不一定。

    他看了一眼两岸灯火通明的工地,美军正在日夜施工,修建浮桥,他们采取了两岸作业的方式,眼看就快在大河中央合拢了,这让他稍稍安心,这些不是征用民船搭建的浮桥,是用浮箱搭建的,储备浮力足够,且抗水流能力很强的浮桥,如果两座合并,可以通过卡车和斯图尔特坦克。

    何必胜的部队马上就要撤到后面休整并等装备,目前褚的步兵失去了机械化行进的能力,但是威慑敌人的重武器,仍然不少,包括中型和轻型坦克,可惜海过不了河。与他一起渡河的还有一支美国摄制组,对于200师来说,每次作战都跟着美国小组已经习以为常,士兵也已经很善于在导演调度下,摆拍一些假场面。

    一切看起来顺风顺水,不消48小时,坦克就可以过河,建立起稳固桥头堡,也完全看不出敌人有玩出花来的可能。目前褚的全部兵力已经接近了2万人。后备兵力充实,且还在源源不断增强。可惜这次返回缅北,暂时只能带着大约450人,不是渡河能力不足,而是因为美国人空投的极限。

    林秀轩将整个松山保存下来作为反攻大局中的重要棋子,已然让日本人吃了不少苦头,但是在国内,有了不少批评家的声音。觉得这个地方每天耽误了太多美军运输机架次,早知道应该撤回怒江东岸,这样就会有更多武器运送过来。

    过了河,褚亭长立即向着临时指挥部前进,后面跟着一群背负通讯器材的士兵,其中还有人背着关羽的木头神像。原本有太多物资要带,准备第二天让美军空投关老爷,但是赵小力死活不肯,一定要腾出宝贵的人手来背着,还非说空投是对关老爷大不敬。

    从现在起,所有人都没有吉普车坐了,甚至连马都没有了。实战经验表明,这一地区,骡子远比马匹有用,但是英国人将北印度的山地骡子,优先供应斯利姆的军队。温盖特上一战时,损失掉了九城的骡子,有一些累死了,有一些趁着空袭逃跑了。

    褚亭长心里仍然七上八下,虽然看起来敌人正在落荒而逃,第31师团最终能活着逃回去的,未必超过十之三四,第二师团应该减员近半;只是,第二混成旅团又冒出现了,还和徐冲的部队打了几次,这实在蹊跷。林秀轩最担心这个部队出现,因为他一直有些怕影佐祯昭,褚亭长没吃过影佐什么大亏,但是他是远比林秀轩更谨慎的人。

    建立指挥部后他第一时间与前方展开联络,目前马强带着一个排在南方40公里,监视公路边后卫部队,无法呼叫到;徐冲的部队在东面。目前渡河部队分成几坨,显得乱七八糟的,这一带山地民大部分是克钦族,习惯上支持英国人,但是平原上的孟族和缅族就不好说。如果秦小苏在,可以监视附近敌人电台异动,掌握敌人特务的电报,现在这个优势也没有了。他把部队分散,也是为了不让敌人间谍一下子找到自己主力。他预计,两天内浮桥就会修通,到时候就有底了。看着那些美国人干活儿,真让他心里痒痒,表面上一直在工作,但是手笨的不得了每每大件安装出错,需要停下来返工,说明训练非常不充分,全然没有敌情观念。

    此时,距离敌人最近的马强,脱离了小部队,一个人前出侦察。离开其他人,是为了使用夜视仪。今天月色不错,使用微光夜视仪,可以清楚看到森林里警惕的动物走来走去,比热像仪优越。他喜欢微光夜视,看到的景象更有深度,而且不需要冷却设备电也更少。电池充电是现在的一大难题。

    他一个人监视着向南的公路,日军后撤后在这里留下了最后一个哨所,大约一个小队的兵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