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 岗哨-《残阳帝国》


    第(2/3)页

    海河河道内,一艘小艇藏在黑暗中,迅速向前行驶。

    水手长必须在黎明前,将林秀轩的三人小组送上岸,然后撤回。河上不时有打着探照灯的小型货船开过,倒是没有日本兵舰。这里日军的水上防卫倒是十分稀松,因为并没有什么对手。美国潜艇也极少进入渤海湾。

    小艇钻进附近乡村港汊,路线都是无人机侦察过的,不至于进入在海河、被运河以及新开河形成的的复杂水系里迷失道路。当然,天津虽说是少有的河流纵横的北方城市,但是较之南方水乡,还是要好走一些。

    眼看前面是闸门,不能继续往前,水手就在军粮城附近小河里,找了个地方,将三人放上岸,然后驾小舟返回塘沽沿岸,寻找419.

    林秀轩上了岸,这里仍然是一片荒凉的盐碱地,靠海的村庄种着西瓜,远处瓜棚有有人点等值夜。无人机侦察有一处兵营,他们小心绕开,再往西似乎有一处市镇,他们穿越一片漆黑的小镇,除了惊动几只狗,没有引发更多的动静。日军在这里的控制似乎要比起一年前,上海周边要松懈,毕竟那时候军统盘踞在上海租界,游击队游走于苏浙农村,而如今上海天津的租界被日军一扫,情况自然对日本人有利得多。

    他们穿过一座大宅院,朦胧可见牌匾上写着:“旧乡区第一所”。林秀轩监听天津电台时,已经得知,天津市划分更现代一些,分为旧乡区和市区,市区又以数字分为一区二区……以及特一二三区(收复的德奥俄租界)。这些区域内道路,又将原来以洋人名字命名的街道名字修改成以经纬加上数字命名,一方面显得现代,一方面显得缺乏文化。

    如今日本人将租界名义上交给了温世珍的伪政府,目前伪政府正召集无良文人组成写作班子,在其控制的报纸和电台里鹅绒日本人歌功颂德,连篇累牍各种奇谈怪论。

    秦小苏摘录的电台广播里,各路文丑正围绕着收复租界,百年国耻一扫的题目,作有感而发状,抒发各自感慨。

    黎明前,他们进入了旧俄国租界的特三区,这里街道较整洁,沿街都是西式风格建筑。懒洋洋的警察已经开始上街巡逻,收取早餐摊点费用。林秀轩西装革履走在前面,秦小苏拎着皮箱紧跟后面。林走过还摘了摘帽子与警察打了个招呼,警察含笑点了点头,继续与街边早点摊老板娘嬉皮笑脸调笑。沿着十六经路前面一栋高楼上插着日本旗,这是他们进入天津后,见到的第一面日本旗。

    林秀轩特意上前查看。看到门上封条,才知道是被华北查封的美孚煤油公司。

    此时天色大量,他们在街边茶馆坐下,买来几份报纸,坐着闲看。因为没有华北发行的准备票,所以他们用一角面额银币付款,他别引来老板对他们另眼相看,招待特别殷勤。

    林秀轩翻阅一份《华北新报》首页是津门各界筹措粮款,赈济河南灾民特搞。文章称,自委员长掘开黄河自灌人民以来,河南无一年不受重灾,可谓天怒,今年又是千里赤野,饿殍遍地,想必死人数以百万计。而委员长仍然要在河南募兵征粮,简直中国数千年来第一独夫。

    他翻到第二页,是天津商业学校候跳跃教授的文章:《华夷辩》,文章称:中国人向来重礼仪,而轻血统,不以民族认传承,只以文化定归属。所谓华入夷则夷,夷入华则华。自五四以来,纲常崩坏,人心不古,国人一味西化,早已面目可憎。世人常言,若要见旧中华之礼义廉耻,只有去东瀛。如今的亚洲,恰只有日本未被西洋文化入侵,保持着盛唐以来中华的风貌。重庆方面挟洋自重,确实认错了祖宗。看起来候跳跃教授觉得日本人倒是祖宗。

    林秀轩正要往下翻,外面闹闹哄哄起来。原来是游行队伍,是天津学生庆祝皇军占领新几内亚。队伍里有人打出李讴一的大副相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