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 越南战略-《残阳帝国》


    第(3/3)页

    两人拱手,然后落座。

    “既然是自己人,我们不如开门见山。”林秀轩说道。

    “这样最好,你们的那位吕同志,就是太固执,很长一段时间,不肯向中央交底,使得我们措施了很多时间。最后还是我回了一趟延安,才把话说开。我知道,你们现在要中央的背书,但是中央也觉得需要慎重对待,没有一种武器是可以打包票,结束一场战争的,这是主席原话。”

    “不,这件事可以暂缓,我们现在想要的,是迅速进入越南,阶段南洋日军退路,我们需要与当地共产党组织的联络人。”

    “嗯,你们的想法么,是长远的,中央也一致认可。人,我们这边也有,胡志明同志就在柳州监狱,我们正准备营救他,但是……他们和我们想的,可未必是一回事。而且我们党也无法直接领导他们。”

    “这当然……”

    “你先听我说完,”胡跃新自顾自点起一根烟,“上个月,我去了一次莫斯科,见到了斯大林同志。有幸听到了他对亚洲局面的看法。他个人认为,国民党军最近在缅甸的战斗让他刮目相看,他说,国军如果能在亚洲南部站稳脚跟,对于整个大战的格局十分有利。他觉得,亚洲各国的共产党势力,当然也包括延安,应该顺应这种潮流,加入到支援国民党军的行列里。至少不应该破坏这种有利的趋势。他已经有心在今年结束共产国际的活动,并且向我们打了招呼。”

    “他考虑的无非是苏联此时此刻的眼前利益。”

    “那是当然的,说句题外的,主席听吕青山提到苏联最终走向毁灭了,也是颇为唏嘘,他认为,苏联固然很有力量,但是她并不具备领袖的性格,处处都显得小家子气。”

    “我觉得,这个比喻非常贴切。”

    “所以,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利用越共的人脉和共产国际的压力,来办我们自己的事情。既然越南的同志不会是永远的同路人,我们就先不用太顾及他们了。”

    “这样甚好。我们可以有限地武装胡志明的队伍,让他们并不察觉我们的意图,同时把我们的势力扩张出去,褚艾云同志就很熟悉文化传播这一套。这样在战争结束时,至少在北方几个文字语言接近,且华侨很多的省站稳脚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