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9 8吋巨炮-《残阳帝国》
第(3/3)页
此时8吋炮弹终于拉倒。4门炮一字排开,根据电台传来的目标位置,进行瞄准,很奇怪,上峰要求装填一般*,而非用于校射的*。这个时代的炮兵唯一的精确法射击,必须依赖前沿观察哨的落点反馈,也就是说,如果要射击纵深目标,通常无法太精确。
按照无人机的要求,炮兵得到了每门炮间隔十秒发射的要求,对于陆军而言,这又是一个奇怪的命令,实际上这是为了便于无人机分辨4门炮的落点,以便对每一门炮进行微操。如果齐射,就不容易分清楚,具体哪门炮发射的炮弹了。
命令下达,第一门重炮开火,炮弹历经30秒落到敌人自行车纵队前方,落点并不太准,但是巨大的威力,还是将远处骑行的日军全部从车上震下来,可以观察到,其中一半人爬不起。
第二发炮弹落在敌人1.5公里纵队的后方。第三第四发落在一字长蛇阵的中间位置。
得到修正命令的第一门炮,在一分钟后,发射了第二发炮弹,这次准得多,直接掉进密集人群里。日军突然而至的炮弹打懵,前面的向后跑,后面的向前跑,所有人都按照直觉远离炮火,这使得队形大乱。
程大洋和政委在指挥舱看着这一切的发生,敌人茫然无措,全然不知天上的天眼。
漫长的等待后,后续的炮弹接二连三落下。第二轮炮击已经显现出了巨大的杀伤力,但是仍然只是为了达成驱赶敌人纵队,使之更加靠拢的目的。
炮弹掐头去尾,压缩了敌人纵队,对于那些跑出这个范围的敌人,不再理会,而是用心将中间这段很可能包含了指挥部的部队,往一起赶。
第三轮炮弹直接落在敌人最密集的人群中,203毫米炮本身的精度与70年后的的大口径火炮没有太大区别,而威力则更加巨大,它需要的只是信息化的支持。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