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9 录音证据-《残阳帝国》
第(3/3)页
何必胜正要报告这一惊人的情况,褚亭长的电报先到了。他身后的一名通讯兵将一张紧急电报递给他。电报上只有一行字:迅速突破敌人阵地,歼灭有生力量,入夜后后返。
显然一切都在褚军长运筹之中,他一定是烧了一张急急如律令的符咒,安排了整个戏码。何必胜丢掉了所有的怀疑和不安,指挥部队调转车头,准备发起进攻。
同一时间,第3轮炮击再次落到敌人头上。日本人在这些表面阵地上,只挖了几条齐腰深的战壕,根本无力抵挡如此威力巨大的炮击,很多人被震个半死活埋在浮土里。半死不活地,一边咒骂着海军,一边向南跑去。
在空中观察到下面阵地惨状的黑岩中尉,不断呼叫后方,希望停止射击。但是他发现,不再有任何的回复。
何必胜的坦克群,开向那一片烟雾笼罩的焦土。敌人炮击已经停止。海军对陆军的掩护,当然也要计算成本,尤其观测机报告,敌人坦克被毁大半。显然继续射击,没什么收益了。久宗米舰长,通过通话器向全舰宣布作战大胜,然后军舰山过足了炮瘾的水手们,开始开饭了。
何必胜的坦克群,果断抛弃后面步兵,用极快的速度,追上敌人溃军。坦克直接冲进了敌人部队人群中,以一个钳形队形,尽量多地围歼敌人,日军早已失去组织,但是仍然各自为战,试图靠自杀爆炸,阻挡坦克。但是坦克间的交叉火力,很轻松地破坏了这些企图。
何必胜毕竟很有些坦克作战经验,他知道什么情况下,坦克必须严重依赖步兵,而什么情况下,可以丢开步兵,保持高速。比如现在这种情况。敌人失去组织,一哄而散,且夕阳下光线良好。那么,坦克可以谨慎地单独出击,当然,每个排必须保持较近的距离,而各个排之间不能相隔太远,以形成交叉火力掩护。较快的斯图尔特坦克在前方扫荡敌人,而谢尔曼排列其后。相较而言,谢尔曼更容易被敌方步兵攻击,因为速度较慢,以及缺乏炮塔侧面舱门,而造成侧面视野不良。
在炮塔侧面增加成员进出舱门的做法,显然弊大于利,侧面舱门不利于防弹和潜渡,只有二战前设计的坦克,才有这样的东西,不过在车长不敢站在炮塔上的时候,用来观察四周确实有用。斯图尔特坦克的侧面舱门即使关闭,也还有观察窗和射击孔。坦克手使用手枪,或者新配发的M3*,可以有效击退从侧面靠近的敌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