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贩盐(上)-《水浒豪杰传》
第(2/3)页
没钱吃不好,营养跟不上,整天饿的头晕目眩的,练个屁啊。
练武的人如果没有足够的蛋白质补充,根本支撑不下去。
就像史进吃地这一顿,七八碗饭,五六斤肉,最少也要一两银子。
普通人家那里耗得起。
虽然史太公是史家庄第一财主兼第一地主,但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说破天了,一个月最多也就是百两的收入,再扣上平日里的家丁支出,礼尚往来,人情世故这些。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不能因为自己,就拖累整个家。
而且日后要想造反,也需要银子招兵买马啊!
必须像个办法赚钱,增加一些收入。除了能供自己练武外,还能多训练一些手下,好为将来做准备。
但做什么好呢。
史进仔细思考了一下适合的法子,酒、烟、制铁、玻璃……
好吧,史进知道自己他丫的一个三流大学毕业,靠着作弊找枪手过了所有科目的拿到毕业证的家伙,那真是没有什么真本事。
那些制铁、玻璃这些高技术含量的玩意,他也只知道基本原理,但就自己那三把刀的水平,或许指点一下那些专家人士发展研究方向,还可能有会出效果。
要让他来操作,那还是算了吧。
除了浪费钱粮,不会有任何成效的。
史进回忆一遍,好像就是制盐和蒸酒,自己才有希望能成功。
蒸酒的话,浪费三四斤粮食才能蒸出一斤烈酒,还需要秋收的配合,并且销售推广也需要时间。
耗时耗力,不适合自己现在的情况。
考虑再三,制盐、贩卖私盐才是最适合自己现在的情况。
盐为民生不可须臾或缺的必需品,人可以长期不吃肉,不吃糖,但不可以长期不吃盐。
盐乃百味之首,没有盐就做不了菜,而且不仅仅是调味而已,人体如果缺乏盐,体内钠离子的含量就会减少,钾离子就会从细胞进入血液,从而对人的健康极其不利。
盐是如此的很重要,因此历朝历代都实行的盐铁专制,价格垄断,利润极厚。
北宋初年,战乱等原因导致人口锐减,那个时候盐每斤卖60文,甚至有段时间还降至30文。
但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多,盐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但盐的总产量却没有多大变化,盐的价格也随之蹭蹭往上涨。
再加上贪官污吏的层层剥削,到了宋徽宗时期,盐的价格已经上升到每斤200文,甚至一些地方达到了每斤400文。
高昂的盐,丰厚的利润空间,造成了历朝历代都有无数人冒险买卖私盐,
在梁山好汉中就有不少没有上梁山前就是专门做这种贩卖私盐的人,就像是李俊等人。
制造烈酒还要耗费粮食,还要打开销路。但制造盐基本都不要本钱和前期投入,而且来钱快,也不用担心销路,简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