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的钟或鼎上的一种文字。金文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是由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字。因铸刻于钟鼎之上,有时也称为钟鼎文。 而甲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华夏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既然他们夫妻喜欢研究这种苦涩难懂的文字,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何不请他们研究更深奥的的甲骨文。 商朝的人大都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问。他们喜欢将占卜后的结果刻录在骨头上,因此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华夏人民从甲骨文的基础上改良创造出钟鼎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与行书等华夏文字。 同时记录文字的材料也从骨头、钟鼎演变成,用竹子、纸张来代替。 而随着殷商的灭国,千百年时光的风沙掩埋,甲骨文就此被人遗忘了,掩埋在黄土地下。 直到近现代才被人发现,认识。 要知道,比起现代来说。宋朝离殷商更近,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时代,没有经过千百年的战乱损坏,保留着很多的金石碑文。如果由他们现在就去研究的话,相信能识别出更多的字体。 同时史进也能凭借着这件注定能轰动整个文化界大事,挤进一向排外的大宋文化圈,也可以暗中结识文人士子,这对日后的统治绝对有利无害。 要想研究甲骨文,就必须具备大量的原始材料,供人研究,才不会造成资料的断层。 安阳市殷墟是商朝中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甲骨文最多的就是出土在这片土地上。 史进才会派人去这片土地收购“龙骨”。 在史进吩咐王定六派人去安阳收购挖掘龙骨时。 吴用、裴宣坐着马车,在三个士卒的护卫下,走向了济州城。 济州城门守几个守卫的官兵看到赶着马车的是生面孔,立即喊道:“你们是干什么的?” 吴用掀起车帘探出头,面无表情的喊道:“我是东平府的吴押司,奉大人的令前来拜见张知州。快让开!” 那官兵喊道:“东平府的!有什么事?可有公文” 吴用喝道:“这是我们大人要我转交给知州大人的私信。怎么?你要拆开来查看!” 守门的都头听道,忙说道:“既是东平府的押司,必是有要事要见知州大人,快去通报!” 都头转头对着吴用说道:“吴押司,你不要见怪。梁山有一强贼,端得是好生厉害,屡次攻破城池。这知州大人有令,为免有贼子趁机溜入城内,因此严令各城门守兵,但有外乡客人出入,好生盘诘。还请押司见谅!” 第(2/3)页